本月初,顺天堂大学宣布,在心肺机辅助下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供氧量为指标,调整心肺机的灌注速度,确认可以抑制、预防术后急性肾损伤。本研究由医学部临床工学系讲师向田宏、医学研究科心血管外科副教授松下訓、特任教授天野篤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上。
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
在心脏手术中,使用心肺机代替心脏和肺部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送到全身,因此,从心肺机送出的血液的“量”和“浓度”是极其重要的,才能正常输送器官所需的氧气。迄今为止,体外循环的灌注量一般是通过维持从体表面积计算的恒定灌注量来管理的,但据报道,术后有时会出现肾功能障碍。目前已经明确,原因与手术过程中因贫血导致肾脏供氧量减少有关。
换句话说,如果保持灌注速率恒定,则如果患者在手术等过程中因出血而贫血时,供氧速率将相对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建议增加灌注以确保氧气供应对于器官保护很重要。输血是一种方法,但考虑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灌注量被认为更安全、更容易。
迄今为止,无论是维持从体表面积计算的恒定灌注率的传统心肺机,还是根据组织供氧量调整灌注率的新型心肺机,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雖然,針對国外最有效的术后肾功能,进行了比较研究是否有利,然而,它还没有在体型较小的患者中进行过研究,据说这些患者在体外循环期间容易发生贫血。因此,研究团队对日本的案例进行了核实。
以供氧率为指标调节灌注率的新型人工心肺机300例检验
受试者为在大学医学院附属顺天堂医院接受心肺支持的心血管手术的300名患者。灌注速率调整至≥300 mL/min/m2。在手术结束时,在手术后第 1 天和第 2 天,使用肾功能分类 KDIGO 分类评估是否存在急性肾损伤。
常规组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 30.4%,灌注对照组为 14.6%。
结果,常规组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 30.4%,灌注对照组为 14.6%,灌注对照组明显更低,表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降低了 0.48 倍受伤。由以上结果可知,根据供氧率调整灌注率的新型体外循环可抑制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体外循环期间贫血越严重,灌注对照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越低。
此外,对作为贫血指标的血细胞比容值和急性肾损伤之间关系的分析表明,体外循环期间贫血进展得越多,灌注对照组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越低。这表明由于贫血导致的氧气供应减少可以通过增加灌注率来补偿,表明调节这种灌注率的新体外循环在贫血情况下更有效。
新的体外循环也可能有助于减少输血量
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了一种新的体外循环管理的有用性,即调整灌注率,使体外循环中的氧气供应高于一定水平,在建立最佳体外循环管理方面具有临床意义。被认为是高的。此外,在体外循环中血液容易稀释、贫血容易进展的环境下,不仅可能有助于预防术后急性肾损伤,还可能有助于减少输血量。该研究小组表示:“未来,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为旨在减少心血管手术并发症的最佳体外循环管理提供新证据。”
消息来源:【Qlife Pro医療News】心臓血管外科手術後の新たな人工心肺管理を国内検討、急性腎障害発症抑制に有効-順大 网址:http://www.qlifepro.com/news/20230310/cardiovascular-surgery.html